伊莎貝爾島(Isabela island)過去與台灣的綠島一樣,是一個收容犯人的地方。在1946~1953年間,一群厄瓜多政府的犯人,被政府流放於從事勞力並自力更生,政府命令他們為自己蓋一個座牆來阻絕自己與其他平民接觸,也藉此讓他們持續保持勞動。住在二次世界大戰美軍留下的小木屋,每天徒步10公里到指定地點,用手上工具敲打堅硬銳利的火山岩,慢慢搬動並堆疊成高牆。有限的糧食及惡劣的環境不斷打擊他們,當高牆完成時,他們稱此面牆為「Wall of tear」(眼淚之牆)。而當地人用一句話來形容他們所處的環境「Here, the strong cry and the weak die」(這裡,強者號哭而弱者入土)。
而今天的伊莎貝爾島已經沒有囚犯,取而代之是一批批的觀光客。我曾經掙扎許久,掙扎到底是否前往伊莎貝爾島。搭船是我的罩門,若要前往伊莎貝爾島,代表我得多搭兩趟船才能回到原先抵達的小島。而吸引我前往的主要理由是伊莎貝爾島擁有世界最棒的浮潛地Cabo Rosa,在那裏可以與水中的大綠龜及鯊魚共游,聽起來很不可思議。我飛了幾萬公里來到這裡,竟然因為怕暈船而放棄前往,那真是太瞎了。
最後我決定吃暈船藥來克服,於是我走進一間位於聖克魯斯島阿約拉港的藥局,不確定藥局的小姐會不會英文,於是比手畫腳,再加上搖頭晃腦故作暈狀,企圖用最明顯的動作來表達我要買的藥。很幸運的,藥局小姐見多識廣,拿了幾顆白色粉末的藥丸,並提醒我上船前30分鐘吃。除了吃藥外,也找了許多防暈船的小秘訣,比如說搭船要坐船尾,還有要看遠方的海平面,只能祈禱明天這些方法有用。
翌日,旅社check out前先吃藥,然後前往碼頭進行行李檢查,人群中除了我之外還有一位東方男子,在眾多西方背包客裡顯得突兀,雖然沒過去打招呼,但以我在路上的觀察,他的臉形應該是日本人。上船後他坐在船艙前頭的位置,而我想坐的船尾則是客滿,最後選擇進入船艙的門邊,算是整艘船裡的中段。開船後的三十分鐘感覺還好,但三十分鐘後就開始頭暈目眩,臉色慘白,而那位東方人的表情則沒有太大的變化,至少還可以跟別人談笑聊天,我猜想他的職業也許跟跑船有關。
由於船的引擎壞了一個,本來兩小時的航程多了一倍,同船有許多乘客吐得淅瀝嘩啦,一位媽媽帶著兒子正對著我坐在艙門外的邊邊,兒子暈船嘔吐,從船內吐到船外,兒子吐完媽媽吐,坐在他們旁邊的一位女生看到這種場景,眼睛翻白,幾乎快受不了。這四小時讓我決定回程絕對不在搭船,我寧願花三倍的價格搭小飛機。
到達伊莎貝爾島已接近下午六點,不像其他島一下船便是市區,這裡離市區還要十幾分鐘的路程。這時有個人當地男子上前問我是否要住宿,他可以載我進去市區看看他們的民宿,滿意再說,不滿意也沒關係。這時我看到東方男子站在碼頭邊,想說兩個男的住一間比較省,於是跑過去問他是否有預約住宿,並說明有位當地人開的民宿願意載我們進去市區,他也欣然答應。在車上隨意聊了一下,這位來自日本的背包客名叫大輔(Daisuke),大學剛畢業,來南美洲體驗不同的生活,目的地包含祕魯馬丘比丘、玻利維亞的鹽湖及智利復活島,我向大輔說我結束加拉巴哥的行程後,也會前往復活島,不過他似乎還沒訂機票,還不能確定出發時間,想說有緣的話或許可以結伴一起前往。
民宿位於海邊,民宿前方是一整片沙灘,老闆說這裡的日落美得會讓人想哭,事後證明她說的不誇張。房間整理得很舒適、乾淨,原本一人25美金一晚,在跟老闆說明我們要住兩個晚上以上,且不吃他們準備的早餐,最後以一人15美金成交,大輔很開心我們能住到這麼划算的民宿。不過他只會待兩個晚上,後天就得一早就得回聖克魯斯島。
「你打算怎麼回聖克魯斯?」我問他
「搭船! 我已經買好票了」
「什麼? 你已經買好票,你不覺得今天的船的航程超久且海況超差,我實在受不了。」
「我知道,那時候看你臉色超差,但我還好。」大輔笑笑的說。
「所以我打算搭飛機回去。」
加拉巴哥群島有家叫EMETEBE的航空公司,總共有三條航線,我打算搭的航線是從伊莎貝爾島回到聖克里斯托瓦爾島,距離大約是台北到台中。根據旅遊指南,票價大約在100美金左右,有嚴格的行李載重,但沒有說明一位遊客的行李重量限制,打算明天一早再去航空公司問個清楚。
我跟大輔一起走到市區中心解決晚餐,所謂市區中心就是南美洲的武器廣場,一個四方形的區域,區域裡面可能是花草植物加上噴水池,而銀行、商店、餐廳就聚集在區域的四周。吃飯的時候,我問了大輔明天的行程,他回答他主要的目的是潛水。沒有潛水證照始終是這次旅行的遺憾,原本出發這趟行程前,計畫去拿個PADI,最後因為忙著處理出國的事情而作罷,而旅行至埃及紅海時,也因為身體原因錯失了拿證照的機會,堪稱是此次旅行最大遺憾。
相較於聖克里斯托瓦爾島的巴索里爾港及聖克魯斯島的阿約拉港,這裡的遊客最少,沒有熱鬧的酒吧、夜市,少了點商業的氣息,周圍的氣氛是寂靜及悠閒,會是那種讓人想長期待下來的地方。
隔天清晨,刻意起了個大早,準備自己做早餐,廚房是屬於開放式,正對著沙灘大海,可以一邊欣賞海景或是海灘穿比基尼的辣妹,一邊處理料理。我打了兩顆蛋到鍋子,打算做成炒蛋,配上土司、罐頭魚,蛋炒著炒著,前面沙灘走來一位金髮女子牽著一位小孩,金髮女子看起來三十多歲,小孩約五歲左右,我不確定他們是否是母女,或許是姊妹也說不定。
「這裡有做早餐嗎?」金髮女子問,一邊瞧著我鍋子裡的蛋。
「我正在做早餐。」我努力的理解他的話,一邊想難道這個時間會是做午餐嗎?
「我想要兩份早餐。」金髮女子說。一邊的小女孩則是睜大眼睛看著我。
「你只要從這個巷子走出去左轉,你就會看到一間雜貨店,裡面有賣雞蛋」我很認真的指示她,覺得自己做了件好事。
金髮女子看了我一會,覺得自己好像理解了什麼。
「Oh my God! 我以為你是這間民宿的廚師,真是抱歉。」她回答完,隨即拉了小孩子轉身就走。留下啼笑皆非的我,我這個過去沒動過一刀一鏟的人,竟然會被當作廚師。照照鏡子。看了看自己,即使頭髮爆炸般的蓬鬆,下巴鬍鬚已經三個月沒刮,皮膚曬得非常黑,但五官不夠深邃,身材也不夠魁武,要被當作當地人還蠻困難的吧。我猜想她可能認為東方人來到西方世界,都是靠開餐廳當廚師為職業吧。
島上第二天的行程,我打算儘可能探索這座島,但這次沒有請司機或參加島內旅行團,決定用我熟悉的交通工具來完成: 「單車」,我在市區的一間雜貨店租了一輛有前避震的登山車,後變是SHIMANO DEORE等級的變數器,老實說有點驚訝能在這裡租到這種像樣的單車。
我越過一處沙灘地,沿著路上景點的指標騎,碰到一處檢查哨,檢查哨裡的警衛要求我留下基本資料及進入時間,我猜想我可能開始進入國家公園的保護區,進入保護區裡後,道路已經由泥土碎石取代柏油,騎起來有些吃力。一路上沒看到其他遊客,估計我是錯開了旅行團前往的時間,兩旁皆是茂密的灌木林及比人高的仙人掌,製造了一點林蔭,所以感覺沒有特別熱,享受一個人擁抱荒野的感覺。令我更為意外的是,當我騎到一半,發現前方路中間有個突起物,原本不太在意正準備從旁邊繞過,但發現這個突起物的紋路呈現規則的五角型,我停下來看,原來是一隻陸龜,身長約80公分、寬50公分、高40公分,算是中小型的陸龜。我心中一直謹記國家公園的規則,不接觸野生動物的規定,但一隻陸龜橫在路中央好像不是太妥當,為了牠與其他人的安全,我告訴自己搬動牠到一旁是不受這項規定所束縛的。搬動一隻中型陸龜還蠻吃力的,重量少說也有三、四十公斤,靠近牠的時候,四肢略為收縮,我甚至可以感受到牠從鼻孔噴出的氣,彷彿在宣告牠非常不高興我碰牠抬起,我拿起相機記錄牠的樣子,也紀錄我們意外的邂逅。
路的盡頭有一個步道,步道路口前有一個廢棄的大水塔,火山石排列出步道方向,指引遊客前往島上那座哭泣之牆,牆邊有個立牌敘述牆的來源,我越過立牌伸手去撫摸堆積在牆上的火山岩,感受到岩石上尖銳的陵角,閉上眼睛想像六十年前的場景,一群異鄉人聚集在此,每天執行相同且單調的工作,不斷敲打、搬動、堆積,石頭堆積撞擊的聲響不絕於耳。他們到底有沒有完成這座牆,我無從判斷,但一切的一切已經在1953年劃下句點。
而今天的伊莎貝爾島已經沒有囚犯,取而代之是一批批的觀光客。我曾經掙扎許久,掙扎到底是否前往伊莎貝爾島。搭船是我的罩門,若要前往伊莎貝爾島,代表我得多搭兩趟船才能回到原先抵達的小島。而吸引我前往的主要理由是伊莎貝爾島擁有世界最棒的浮潛地Cabo Rosa,在那裏可以與水中的大綠龜及鯊魚共游,聽起來很不可思議。我飛了幾萬公里來到這裡,竟然因為怕暈船而放棄前往,那真是太瞎了。
最後我決定吃暈船藥來克服,於是我走進一間位於聖克魯斯島阿約拉港的藥局,不確定藥局的小姐會不會英文,於是比手畫腳,再加上搖頭晃腦故作暈狀,企圖用最明顯的動作來表達我要買的藥。很幸運的,藥局小姐見多識廣,拿了幾顆白色粉末的藥丸,並提醒我上船前30分鐘吃。除了吃藥外,也找了許多防暈船的小秘訣,比如說搭船要坐船尾,還有要看遠方的海平面,只能祈禱明天這些方法有用。
翌日,旅社check out前先吃藥,然後前往碼頭進行行李檢查,人群中除了我之外還有一位東方男子,在眾多西方背包客裡顯得突兀,雖然沒過去打招呼,但以我在路上的觀察,他的臉形應該是日本人。上船後他坐在船艙前頭的位置,而我想坐的船尾則是客滿,最後選擇進入船艙的門邊,算是整艘船裡的中段。開船後的三十分鐘感覺還好,但三十分鐘後就開始頭暈目眩,臉色慘白,而那位東方人的表情則沒有太大的變化,至少還可以跟別人談笑聊天,我猜想他的職業也許跟跑船有關。
由於船的引擎壞了一個,本來兩小時的航程多了一倍,同船有許多乘客吐得淅瀝嘩啦,一位媽媽帶著兒子正對著我坐在艙門外的邊邊,兒子暈船嘔吐,從船內吐到船外,兒子吐完媽媽吐,坐在他們旁邊的一位女生看到這種場景,眼睛翻白,幾乎快受不了。這四小時讓我決定回程絕對不在搭船,我寧願花三倍的價格搭小飛機。
到達伊莎貝爾島已接近下午六點,不像其他島一下船便是市區,這裡離市區還要十幾分鐘的路程。這時有個人當地男子上前問我是否要住宿,他可以載我進去市區看看他們的民宿,滿意再說,不滿意也沒關係。這時我看到東方男子站在碼頭邊,想說兩個男的住一間比較省,於是跑過去問他是否有預約住宿,並說明有位當地人開的民宿願意載我們進去市區,他也欣然答應。在車上隨意聊了一下,這位來自日本的背包客名叫大輔(Daisuke),大學剛畢業,來南美洲體驗不同的生活,目的地包含祕魯馬丘比丘、玻利維亞的鹽湖及智利復活島,我向大輔說我結束加拉巴哥的行程後,也會前往復活島,不過他似乎還沒訂機票,還不能確定出發時間,想說有緣的話或許可以結伴一起前往。
民宿位於海邊,民宿前方是一整片沙灘,老闆說這裡的日落美得會讓人想哭,事後證明她說的不誇張。房間整理得很舒適、乾淨,原本一人25美金一晚,在跟老闆說明我們要住兩個晚上以上,且不吃他們準備的早餐,最後以一人15美金成交,大輔很開心我們能住到這麼划算的民宿。不過他只會待兩個晚上,後天就得一早就得回聖克魯斯島。
「你打算怎麼回聖克魯斯?」我問他
「搭船! 我已經買好票了」
「什麼? 你已經買好票,你不覺得今天的船的航程超久且海況超差,我實在受不了。」
「我知道,那時候看你臉色超差,但我還好。」大輔笑笑的說。
「所以我打算搭飛機回去。」
加拉巴哥群島有家叫EMETEBE的航空公司,總共有三條航線,我打算搭的航線是從伊莎貝爾島回到聖克里斯托瓦爾島,距離大約是台北到台中。根據旅遊指南,票價大約在100美金左右,有嚴格的行李載重,但沒有說明一位遊客的行李重量限制,打算明天一早再去航空公司問個清楚。
Sunset of Isabela island
我跟大輔一起走到市區中心解決晚餐,所謂市區中心就是南美洲的武器廣場,一個四方形的區域,區域裡面可能是花草植物加上噴水池,而銀行、商店、餐廳就聚集在區域的四周。吃飯的時候,我問了大輔明天的行程,他回答他主要的目的是潛水。沒有潛水證照始終是這次旅行的遺憾,原本出發這趟行程前,計畫去拿個PADI,最後因為忙著處理出國的事情而作罷,而旅行至埃及紅海時,也因為身體原因錯失了拿證照的機會,堪稱是此次旅行最大遺憾。
相較於聖克里斯托瓦爾島的巴索里爾港及聖克魯斯島的阿約拉港,這裡的遊客最少,沒有熱鬧的酒吧、夜市,少了點商業的氣息,周圍的氣氛是寂靜及悠閒,會是那種讓人想長期待下來的地方。
隔天清晨,刻意起了個大早,準備自己做早餐,廚房是屬於開放式,正對著沙灘大海,可以一邊欣賞海景或是海灘穿比基尼的辣妹,一邊處理料理。我打了兩顆蛋到鍋子,打算做成炒蛋,配上土司、罐頭魚,蛋炒著炒著,前面沙灘走來一位金髮女子牽著一位小孩,金髮女子看起來三十多歲,小孩約五歲左右,我不確定他們是否是母女,或許是姊妹也說不定。
「這裡有做早餐嗎?」金髮女子問,一邊瞧著我鍋子裡的蛋。
「我正在做早餐。」我努力的理解他的話,一邊想難道這個時間會是做午餐嗎?
「我想要兩份早餐。」金髮女子說。一邊的小女孩則是睜大眼睛看著我。
「你只要從這個巷子走出去左轉,你就會看到一間雜貨店,裡面有賣雞蛋」我很認真的指示她,覺得自己做了件好事。
金髮女子看了我一會,覺得自己好像理解了什麼。
「Oh my God! 我以為你是這間民宿的廚師,真是抱歉。」她回答完,隨即拉了小孩子轉身就走。留下啼笑皆非的我,我這個過去沒動過一刀一鏟的人,竟然會被當作廚師。照照鏡子。看了看自己,即使頭髮爆炸般的蓬鬆,下巴鬍鬚已經三個月沒刮,皮膚曬得非常黑,但五官不夠深邃,身材也不夠魁武,要被當作當地人還蠻困難的吧。我猜想她可能認為東方人來到西方世界,都是靠開餐廳當廚師為職業吧。
島上第二天的行程,我打算儘可能探索這座島,但這次沒有請司機或參加島內旅行團,決定用我熟悉的交通工具來完成: 「單車」,我在市區的一間雜貨店租了一輛有前避震的登山車,後變是SHIMANO DEORE等級的變數器,老實說有點驚訝能在這裡租到這種像樣的單車。
我越過一處沙灘地,沿著路上景點的指標騎,碰到一處檢查哨,檢查哨裡的警衛要求我留下基本資料及進入時間,我猜想我可能開始進入國家公園的保護區,進入保護區裡後,道路已經由泥土碎石取代柏油,騎起來有些吃力。一路上沒看到其他遊客,估計我是錯開了旅行團前往的時間,兩旁皆是茂密的灌木林及比人高的仙人掌,製造了一點林蔭,所以感覺沒有特別熱,享受一個人擁抱荒野的感覺。令我更為意外的是,當我騎到一半,發現前方路中間有個突起物,原本不太在意正準備從旁邊繞過,但發現這個突起物的紋路呈現規則的五角型,我停下來看,原來是一隻陸龜,身長約80公分、寬50公分、高40公分,算是中小型的陸龜。我心中一直謹記國家公園的規則,不接觸野生動物的規定,但一隻陸龜橫在路中央好像不是太妥當,為了牠與其他人的安全,我告訴自己搬動牠到一旁是不受這項規定所束縛的。搬動一隻中型陸龜還蠻吃力的,重量少說也有三、四十公斤,靠近牠的時候,四肢略為收縮,我甚至可以感受到牠從鼻孔噴出的氣,彷彿在宣告牠非常不高興我碰牠抬起,我拿起相機記錄牠的樣子,也紀錄我們意外的邂逅。
路的盡頭有一個步道,步道路口前有一個廢棄的大水塔,火山石排列出步道方向,指引遊客前往島上那座哭泣之牆,牆邊有個立牌敘述牆的來源,我越過立牌伸手去撫摸堆積在牆上的火山岩,感受到岩石上尖銳的陵角,閉上眼睛想像六十年前的場景,一群異鄉人聚集在此,每天執行相同且單調的工作,不斷敲打、搬動、堆積,石頭堆積撞擊的聲響不絕於耳。他們到底有沒有完成這座牆,我無從判斷,但一切的一切已經在1953年劃下句點。
Wall of Tear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